Topics – 988

商业

Topic image

特斯拉全球裁员10% 逾1.4万人将失业!

电动车巨头特斯拉(Tesla)确定大裁员,预计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超过10%,这意味着,至少1万4000人将丢失饭碗! 美国电动车媒体《EV》报道,Tesla总执行长马斯克,在美国当地时间15日亲自发送内部信件致全体员工,宣布公司会裁减全球员工人数10%以上。 目前,特斯拉在全球有14万名员工,10%裁员数目,意味着至少1万4000人会被炒。 这也是特斯拉第5次大规模裁员,但这次的裁员比例,创下历史的新高。此前,特斯拉曾于2017年裁员2%,2018年裁员9%,2019年裁7%,2022年裁3%。 报道称,马斯克强调,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才做如此艰难的决定。 “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讨厌的了,但又必须这么做。” 根据相关裁员信写道,“多年来,我们在全球快速扩展,建立多间工厂。然而,快速发展后,某些领域的岗位和职能出现重复。为了准备下一阶段增长,全面检讨公司各方面,并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极为重要。 马斯克在信件中说,公司彻底审查组织结构,并做出艰难决定,即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超过10%。虽然我们非常不希望裁员,但这是必要的。这将使我们能保持精简、创新,推动我们进入下一个增长阶段。” (新闻整理自《三立新闻网》)
Topic image

多重因素Levi’s决关波兰厂 650人将丢饭碗!

全球知名的美国牛仔裤制造商李维斯(Levi’s)宣布,将在11月关闭波兰普沃茨克服装工厂,预计650名员工将丢了饭碗! 根据波兰当地媒体,李维斯关闭工厂的原因,除了因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不断看涨外,也越来越难找到合适员工,加上波兰货币走软等高通胀因素影响,继而做出关厂的决定。 李维斯在公告中表示,鉴于高通胀和不断增加能源成本,公司在整个供应链中努力保持灵活性,但截至2022年11月财年,普沃茨克服装工厂产量虽然增加20%,但同期生产成本则上涨25%。 近年来,波兰通货膨胀率异常飙高,2023年2月通胀达到18.4%高峰;而波兰实际工资在今年1月,也呈现16年来最高速成长。 普沃茨克市长安德烈诺瓦科夫斯基说,他被告知高劳动成本和高能源成本,使得普沃茨克生产成本比很多亚洲国家昂贵得多。 他承诺支援失业的650人,让该市的所有机构,协助支援这些失业的员工,他们也计划寻找新公司来取代李维斯的工厂。 (新闻整理自《南洋商报》)
Topic image

北京发展商促销房产放大招 一楼盘“买一送一”!

中国房市愈发疲软,面对一直萎靡不振的房地产市场,今年的清明期间,中国各地房企推出了花样繁多的促销活动,北京一家房企甚至推出“买一送一”,马上成为中国房市热门新闻! 中国《财联社》报道,一家建商日前宣布“买小送大”,凡购买该公司一户位在首都北京市通州区的77平方公尺新屋(两居室),就赠送一户位在山东省烟台市的108平方公尺海景现房,及8天7夜的邮轮行程。 根据报道,若在4月4日至6日中国清明节假期内订购、且在4月30日前签约者,除可获赠上述8天7夜邮轮行程外,还可参加“烟台3天2夜自由行”的抽奖。 由于发展商出招实在太“阔绰”,媒体经过查证,这项“买一送一”促销,就是购屋者需全额支付购屋款项,但如果“实在筹措不了,也可以现场商量”。 这项促销也有指定条件,几仅适用于该发展计划的77平方公尺2房型,售价是430万元人民币(约282万令吉)至440万元人民币(约288万令吉),且为装潢后交屋价。 至于赠送烟台新房,则以未装潢交屋;选择促销的购屋者,须交付款项则在460万元人民币(约302万令吉)至470万元人民币(约308万令吉)间。 根据销售人员说,目前北京这个发展计划,已接近销售尾声,“买一送一”促销主要是为了促销烟台的新发展,而烟台建案距海边路程约为10分钟,但目前尚未安排现场看屋,仅可网路看屋。 这项购屋“买一送一”专案,引起不少中国民众议论,有民众认为,堂堂中国首都北京新屋,什么时候也落到要“买一送一”的地步? 也有人质疑,这个专案仍不脱促销花招,毕竟烟台靠海,但送的房子并不是海景房,通州又是北京远郊,两边的地段都不理想。 另外,报道称,中指研究院统计,今年清明假期期间(4月4日—4月6日),重点20城新房销售面积较2022年假期下降约三成,整体看,客户观望情绪仍在。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房地产供需两端政策持续优化调整,购房者置业意愿或将迎来温和修复,预计二季度重点城市新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将收窄,二手房市场“以价换量”态势预计仍将延续,市场有望保持活跃。 (新闻综合自《中央社》《凤凰网》《东方日报》)
Topic image

8亿新元买余仁生 日本财团成新主!

百年中药行老字号余仁生,正式以8亿新元(28亿1500万令吉)易主,又日本财团所收购! 由日本乐敦制药株式会社(ROHTO)和三井物产(Mitsui)合组的财团宣布,以8亿新元收购余仁生国际有限公司86%股权。 余仁生拥有145年历史,从大马霹雳务边起家,目前在中港澳、大马和新加坡都设有零售店,主攻大中华市场。 根据彭博上周报道,余仁生的实际收购价格,比报道约8亿美元(约38亿令吉),少了近10亿令吉。 根据三井物产发布文告,收购计划预计今年6月底完成,SPC会再向余仁生创办人家族收购剩余14%股权;之后创办人家族再重新投资进有关SPC(特殊用途公司)。余仁生家族入股是为保留部份高层。 交易完成之后,乐敦制药将持有余仁生约60%股权;三井物产持30%股权;剩余10%归余仁生创办人人家族所有。 三井物产透露,2022年11月已经间接投资余仁生;如今直接参与收购后,上述间接投资随即终止。 三井物产预计,在乐敦制药的研发和营销能力帮助下,加上余仁生品牌能力,各方可以共创创新商业。 (新闻综合整理自《东方日报》《中国报》)
Topic image

公司赚钱员工有劳有得 马航豪气将派2-5个月花红!

私有化下市后首次赚钱的马航,要发大花红和加薪给员工了! 从2011年开始年年亏钱长期面对财务压力的马航,在母公司马航集团(MAG)自2014年私有化下市以来,去年第一次在获利,赚钱的马航一点也不“孤寒”,计划向员工派发2到5个月的花红。 目前,马航拥有约1万2000名员工。集团董事经理依兹汉依斯迈说,除了派花红外,马航也准备要在今年提高员工的薪资。 他在接受财经周刊《The Edge》访问时表示,马航愿意支付更高工资,目的是要留住更多员工,在航空业竞争激烈环境下,全球航空都积极招聘,来应付疫情后持续增加的旅游需求。 “中东航空公司如卡达航空和阿联酋航空提供高薪,挖走一些马航的飞行员和机组人员,为了弥补飞海外机组人员受到汇率波动影响,我们会通过增加飞行津贴来补偿他们。” 他说,马航也会根据不同地区情况,机组人员将获得的津贴,将比现有基础增加30%。 不过,依兹汉依斯迈承认,马航提供新薪资方案仍低于一些竞争对手,但加薪可以缩小马航与市场之间的差距。 “我们相信,通过实施基于绩效奖金结构,可激励员工实现公司制定的客户价值主张,马航努力制定更具竞争力的薪资方案,来留住顶尖人才。” 依兹汉依斯迈预计,在今年第3季完成员工薪资提升,马航已聘请一家咨询公司就奖励计划给予建议,这家咨询公司之前为56家航空公司提供过相关建议。 马航最近一次调整薪资是在2022年8月,当时推出总体薪资转型计划,根据员工工作表现来获得奖励。这个奖励结构的成本有伸缩性,使马航不必承担固定成本。 (新闻整理自《东方日报》)
Topic image

推出3版本14万令吉起 小米SU 7开卖27分钟订单5万辆!

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巨头小米正式进军竞争激烈的电动汽车领域,旗下首款车型“Xiaomi SU7”(小米SU7)亮相,董事长雷军亲自“带货”2小时就传来捷报,开售27分钟突破5万个预订! 小米汽车在汽车开售后在社媒报喜,指小米SU7开售后4分钟大定突破1万个,开售7分钟突破2万个,27分钟大定突破5万个。 小米首款电车小米 SU7 正式发布。标准版售价21.59万人民币(约14万令吉);Pro版售价24.59万人民币(约16万令吉);Max版售价29.99万人民币(约20万令吉) 小米汽车对“大定”理解与行业普通理解有所差异,小米SU7 5000元(约3275令吉)大定目前约定7天内可退,超时则自动锁单,锁单后定金不可退;而行业内约定俗称的是“小定”随时可退,“大定”为不可退的订单。 小米汽车APP显示,5000辆小米SU7创始版,已全部售罄,创始版订金为每辆2万元(约1万3000令吉),且不可退,这意味着,小米汽车仅创始版订金,就已收到1亿元(约6549万令吉)。 截至昨晚10时15分,小米集团(ADR)报价9.99美元,涨幅达5.49%。 小米SU7实现零百加速2.78秒,最高时速265公里。它拥有运动化外观和科技感十足内饰,单电机版299马力,双电机版673马力,续航可达668-800公里。 小米SU7标准版起步为700公里,而小米SU7 Max更是达到800公里,成为中国国内唯一同时实现2秒级加速和800公里续航的电车。 据介绍,车机系统方面,小米澎湃OS将会搭载于SU7车机系统中。小米SU7搭载骁龙8295晶片、小米平板可无钟上车、做为后排拓展屏使用。它还支持五屏联动、应用生态涵盖主激车载应用、平板应用和手机应用、支持CarPlay和airplay、并且支持苹果iPad上车。智能驾驶部分、该车会搭载两颗辉达Orin晶片、综合算力可以达到508TOPS。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内部有装设手机支架位置,车载冰箱,还有防紫外线的天幕玻璃和隔热率达到97.6%的前风挡玻璃。 小米创办人雷军在推介“Xiaomi SU7”时说,终于到了交作业的时候,他已经很久没如此兴奋和紧张,造车3年来,自己最大感受是造车真的太难了,没想到连苹果这样的巨头都放弃了。 他在发布会上分享了小米2023年财报数据,全球月活用户6.41亿,为小米汽车的发展发下良好基础;2024年研发投入预计240亿,用真金白银表明造车态度。 “3年前我曾说,小米造车将是我最后一次创业,愿意押上一生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这句话对雷军带来很大的勇气,也给他带来巨力压力。他说过去3年,每天都战战兢兢,来到交作业时候不紧张是不可能,而小米SU7倾注团队所有人的心血。 多家外媒分析称,进入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后,以生产“高端汽车”为长远目标的小米,长远将与多间本地车企,以及Tesla等海外车企共同竞争。 《文汇报》引述英媒指,小米特别强调SU7性能极佳,例如在加速能力上,SU7较Tesla和保时捷的电动汽车更好,从静止加速至时速100公里只需2.78秒。两个不同续航版本充电续航距离分别为668及800公里,均高于对标车型“Tesla Model S”的650公里。 中国电动汽车英文资讯网站《CnEVPost》分析称,2021年小米提出进军汽车市场时,中国市场高端电动汽车基本只有“Tesla Model 3”;但短短3年,现时小米的竞争对手不仅是Tesla了,还有比亚迪、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等连串中国品牌。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但官方计划到2035年,国内汽车销量将主要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车型。 (新闻综合整理自《星洲日报》《新浪新闻》)
Topic image

马航是真赚钱!转亏为盈去年赚7.66亿!

马航集团(MAG)正式公告赚钱了,该集团今天宣布2023年净赚7亿6600万令吉,实现了转亏为盈。 国库控股(Khazanah)董事经理阿米尔费沙在11日就预告马航在去年顺利的转亏为盈,但当时没说明赚了多少。 马航管理层今天召开媒体汇报会,汇报去年业绩及集团未来展望。 马航在2022年的净亏是3亿4400万令吉;该公司的营收从2022年的106亿1000万令吉增加31%,至2023年的138亿5000万令吉。 马航集团董事经理依兹汉依斯迈说,该公司连续2年取得营运盈利,2023年营运盈利是8亿8900万令吉,比2022年涨64%。 马航2014年接连遭遇MH370客机失联和MH17客机失事元气大伤,同年12月被国库控股私有化后,从大马交易所除牌下市。 同时,马航过去27个月均拥有强稳现金水平,截至去年12月杪,公司手握43亿令吉现金。 此外,马航大股东国库控股自2021年10月起,就没有再注资马航。 马航表示,强劲的业绩是因为商务舱强劲需求、国际网络加强、载客量管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等致使, 尽管营运和员工成本上升、令吉疲弱、燃料价格和利率上升导致供应链面临挑战,但马航还是达到目标。 依兹汉依斯迈说,主要航空业务马航(MAS)机位增加及需求增加,总营收按年增长45%,马航载客量已回到2019年疫情爆发前水平的90%。 至于廉航飞萤(Firefly),去年营运有所改善,净亏损去年已缩小。 马航货运(MASKargo)营运盈利则下滑,是需求减少与市场竞争加剧所致。 (新闻综合整理自《东方日报》《星报》)
Topic image

30年来第一次!Adidas去年净亏近3亿

德国运动服饰巨头阿迪达斯(Adidas)营运30多年来,第一次首次年度亏损! 阿迪达斯在当地时间13日公布公司财报,并发出警示,由于阿迪达斯位于美国的零售商正努力应对高库存,北美市场销售额将再次下滑。 《路透社》报道,阿迪达斯2023年净亏损5800万欧元(约2.98亿令吉),对上一次年度亏损追溯至1992年。尽管如此,其董事局仍建议维持2023年每股0.70欧元的股息不变。 阿迪达斯2022年10月与饶舌歌手“肯爷”肯伊威斯特(Kanye West)“分手”,暂停销售高赚幅的Yeezy联名系列运动商品后,一直努力在扭转局面。 阿迪达斯总执行长古尔登(Bjorn Gulden)一上任就恢复Yeezy运动鞋销售,以清理剩馀库存,同时寻求推广Samba和Gazelle运动鞋等热门产品,并改善与零售商的关系。 自从古尔登接手以来,阿迪达斯的股价已出现复苏,表现更优于耐克(Nike)和彪马(Puma)。阿迪达斯去年从Yeezy销售中获得7.5亿欧元收入,带来3亿欧元盈利。 美国市场需求下降和库存过剩,给阿迪达斯带来压力,北美去年第4季销售额下降21%,全年下降16%。阿迪达斯预计今年北美市场将持续疲软,今年销售额将下降5%左右。 不过,阿迪达斯预计其基础业务(不包括Yeezy)将在2024年有所改善,下半年将成长至少10%。 (新闻整理自《东方日报》《明报》)
Topic image

电动车之战东南亚燃起! 特斯拉优先扩张本区域市场!

东南亚各国正在努力推动电动车领域,已让这个市场成为全球最热门的电动车市场之一。 美国电动车大厂特斯拉Tesla一位高层表示,特斯拉优先考虑向东南亚扩张,原因是他们在这个快速增长市场中,面临着中国比亚迪的竞争。 路透社报道说,电动车在美国需求放缓之际,东南亚市场可为特斯拉提供庞大客户基础。 报道还说,比亚迪在东南亚地区的电动车销量,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四分之一,远远超过竞争对手。 而且,跟特斯拉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销售方式不同,比亚迪选择跟东南亚当地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便扩大影响力、测试消费者喜好。 特斯拉公共政策和业务发展主管罗韩柏得在X上发文:“未来几年,东南亚无疑将成为电池储能和电动车应用的主要增长地区。” 我国政府是在去年发给特斯拉汽车销售牌照,而特斯拉也境内建立充电站网。 特斯拉同时也与东南亚其他国家商谈扩大业务,包括东南亚最大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泰国;泰国政府官员稍早披露,特斯拉在2023年底勘查一处地点后,已讨论了设厂生产的可能。 东南亚电动车市场规模虽不大但成长迅速,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2023年第2季比亚迪在东南亚市场的销量占总销量的26%以上,而特斯拉仅约占8%。 本季,东南亚地区的电动车占占所有乘用车销量的6.4%,高于上一季的3.8%。 (新闻整理自《联合新闻网》)
Topic image

区域媒体巨头联手 打造亚洲首个可持续发展影响力联盟!

3大区域媒体巨擘联手,为绿色经济增长结成战略伙伴,打造亚洲首个可持续发展影响力联盟(Asia Sustainability Impact Consortium),加速亚洲ESG意识并推动商业格局! 星报媒体集团 (Star Media Group)、印尼媒体集团 Kompas Gramedia (KG Media)和菲律宾询问者公司集团(Inquirer Group of Companies/IGC)共同签署成立亚洲可持续发展影响力联谅解备忘录,就促进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作为首个跨境联盟,该联盟将战略性地运用3大媒体巨头的实力和优势,共同覆盖区域1.23亿人口,并促进利益相关方、企业和公众之间的协作行动。 星报集团总商务长黄钲茱在该联盟成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她强调战略合作的必要性,可助加速各国乃至亚洲区域对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议程的实施。 黄钲茱指出,“商业实践迫切需要明确和支持,更平稳地向ESG标准靠拢。此外,来自各国际法规的监管障碍,及企业应遵守和优先考虑的报告标准,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她指出,“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旨于扩大我们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并通过合作伙伴和星报媒体集团生影的多元化平台,共同发挥作用。” 亚洲可持续发展影响力联盟将通过教育、参与和社区三管齐下的战略来实现,且将由各个集团的品牌,包括:StarESG、KG Media Lestari和Inquirer ESG Edge引领,致力建设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社区核心价值的未来。 该联盟的教育方法包括通过涵盖印刷、数字和社交媒体平台的综合媒体战略,将可持续发展融入社会意识。 在参与方面,该联盟旨在通过创造机会和培养知识交流与专业成长的协作环境,以弥合新手和经验丰富的可持续发展从业者之间的差距。 为了增强其影响力并成为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权威声音,该联盟将建立一个志同道合的盟友会。这个由专家和爱好者组成的社区,将提供见解和指导,分享讨论并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建议,以有助于制定具有影响力和持久的解决方案。 星报媒体集团总执行长陈成发说,通过创造正确生态系统,该联盟可成为推动势头、团结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并为区域塑造可持续未来的驱动力。 他指出,“通过这一举措,我们希望能鼓励更多公司采纳可持续发展理念,并激励他们参与其中。这是一个必须集体踏上的旅程,将愿望转化为行动,有效推进向净零排放的过渡,并为我们的区域塑造可持续的未来。” KG Media总执行长安迪布迪曼(Andy Budiman)说,该联盟将弥合利益相关者、企业和公众之间沟通差距;它可倡导优先考虑人性、社会经济平等和环境可持续性的政策和举措。 “此联盟是地区领导人推动优先考虑人性、社会经济平等和环境的政策和举措的绝佳机会。” ICG总执行长珊蒂布里铎(Sandy Prieto Romualdez)则说,该联盟举措包括共享网络研讨会主题和演讲者、研讨会、知识讨论和其他活动。这些活动将鼓励交流创新思维和最佳实践的交流,加速制定和实施尖端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菲律宾《每日询问者报》主席兼总执行长艾迪鲁雅(Atty Rudyard Arbolado)补充:“这些共同努力放大合作伙伴和机构的集体声音,使他们能够在制定与ESG相关行业标准、政策和实践发挥更大影响力,造福与会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作为使命一部分,该联盟希望与企业合作,借此扩大整个区域可持续变革。更多关于联盟及使命,可浏览sustainabilityimpactconsortium.asia 亚洲可持续发展影响力联盟也欢迎其他有意愿的亚洲媒体机构加入联盟,以激发变革并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作出贡献。 (新闻整理自:Asia Sustainability Impact Consortium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