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熬夜会伤身,但你又是否知道,长期熬夜还会增加患糖尿病风险呢?而你自己,是个
“夜猫”还是“晨型人”呢?

外媒报道,美国一项研究指出,习惯晚睡的人,罹患第2型糖尿病风险,会比早睡早起晨型人高出19%。

美国麻州布莱根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对6万3767名年龄介于45岁至62岁的护理师为观察对象,请他们在2009年至2017年之间,每两年填写一次问卷,参加实验者全都没有癌症病史、先前没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早睡、晚睡生活习惯是主要观察重点。

在众多实验者当中,11%属于晚睡型,35%习惯早睡早起;相比之下,夜猫子同时又有其他不健康生活习惯者,比晨型人多出54%,这些不健康生活作息包括:吸烟、睡眠时间过短、体重较高、BMI较高、少运动、饮食品质较差。

综合其他因素,包括家族病史,轮班时段、体重过重、运动过少因素,这一些夜猫得糖尿病的风险更是高出72%。

研究也显示了,晚睡并不是容易罹糖尿病的主要因素,其他生活习惯同样有影响。

上述研究发表于《内科学年刊》,参与撰写论文总结的林可欢(音译)博士指出,要从实验断言晚睡是提高风险的主要因素并不容易,毕竟,可能“晚睡”只是众多不健康生活习惯指标之一,晚睡习惯可能与基因有关,也可能是外在因素造成。

“举例来说,工作繁重的学者通常自称是夜猫,那是因为他们工作太多做不完,得要熬夜赶工,这些人可能因为工作难度高,压力大,导致睡眠失调,还可能养成其他不健康的坏习惯。”

林博士说,如果这些造成压力的工作环境改变,“夜猫”也有可能变成晨型人。

美国拉格斯大学新陈代谢与内分泌系教授马林指出,每个人生理时钟都不一样,光用“早起”与“夜猫”划分太粗略,有人属于清晨型,有人属上午型,还有下午型、傍晚型等,每个人的健康习惯与生理时钟有关。这些把生理昼夜节律与外界环境“同步化”的过程,与健康有关。

早起的人,可能在起床后5小时会有最佳状态,夜猫要起床后10到12小时,才能有较好状态。

马林分析,夜猫常很晚才进食,此举会扰乱睡眠,并造成恶性循环,因为睡不好又升高罹病风险。

学者认为,未来应该进一步研究天生晚睡的夜猫和被工作逼得晚睡的夜猫族,二者之间有何差异。

学者说,如想要改变晚睡习惯,可尝试每天早起15到30分钟,趁着天色光亮时起床,按时吃早餐,在上午多做一些活动。另外避免在夜晚吃太多、运动太多,睡眠前调弱灯光减少光照,并设法提早15至30分钟上床就寝。

(新闻整理自《壹蘋新闻网》《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