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总监诺希山指出,纳米喷雾所使用的消毒溶液主要用于消毒环境表面,不适合直接用在人体上,尤其部分消毒溶液会刺激眼睛、皮肤、呼吸道,甚至消化系统。

诺希山今日发文告表示,卫生部对民间团体针对使用纳米喷雾枪,作为进行喷射消毒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质疑的课题深表关注。

他指出,纳米雾状喷雾是一种可产生纳米级细小液滴的喷雾装置,这类工具的用途广泛,并根据格和所用液体的类型,涵括包括化妆品、香水以及各种家庭和工业用途。

他指出,纳米喷雾的消毒功效取决于该工具是否能在物件表面产生均匀喷雾能力、使用的消毒溶液类型及浓度,以及暴露时间长短等因素。

他补充,目前市面上有数种消毒溶液如含70%至90%酒精、过氧化氢、百里酚、四级铵盐,以及含氯的溶液,是有效杀死表面的SARS-CoV-2冠病病毒,但不适合直接用在人体上。

“卫生部想借此强调,通过纳米雾喷洒消毒并不能取代手动表面消毒的需求。”

他也建议民众,可浏览美国环境保护署网站上寻找针对新冠病毒的有效消毒剂和解决方案列表,这是一个全球参考。

他表示,卫生部目前通过国家药剂监管局(NPRA) 发布有关消毒剂注册的指南,民众可通过链接参考查询。这些指南有描述消毒剂所标签的要求。

另一方面,大马医药协会(MMA)促请民众在使用消毒产品前,先查看标签及了解并遵守使用方式,因错误使用消毒产品不尽消毒无效,甚至还会对人体有害。

该协会今日发文告说,市面上许多消毒产品透过各种管道,如门市或网络贩卖,因此促请民众需检查这些产品是否有向相关单位注册。

文告说明,这类产品拥有2类型注册,包括化妆品或非处方药(OTC)产品,两者要求都不同;使用未注册的产品是危险行为,因可能出现有效性和安全性问题。

文告说,消毒房和消毒枪存指定用途,而不是为了让进入场所的人更安全,而把消毒液喷洒在人身上。

“患者的衣服和表面上并不会携带病毒,除非他们在咳嗽、打喷嚏或流鼻涕时使用不卫生的做法。”

文告提及,患者的大量病毒一般都是在鼻咽壁中,并可透过打喷嚏、咳嗽甚至大声说话时释放到空气中,因此遵守SOP,戴口罩和保持人身距离,比在全身喷洒消毒液更有效。

“若消毒液的活性成分浓度过高,或民众对当中成份过敏,可能会对人体的皮肤产生有害影响,而吸入雾化消毒剂也会让过敏者出现不良反应。”

 

(报导整理自《星洲日报》、《中国报》)